矿区位于江宁县城西南35公里的铜井镇。宁芜铁路和公路从铜井镇穿过,有公路通往矿区,交通便利。该矿床位于宁武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中部,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由大小不等的含金铜应时脉、菱铁矿脉和重晶石脉组成。矿体呈脉状和复脉状,产于白垩系娘娘山组火山岩的构造裂隙中。主矿体长800米,深286米,厚0.62米。
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黄铜矿、斑铜矿和黄铁矿。矿石平均含金量1.97克/吨,铜0.77%,银15克/吨。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热液型。铜井铜矿开采历史悠久。隋唐采铜,明代露天采铜,故名铜井。至今,矿区及其附近仍有数处开采冶炼的痕迹。1940年,日据时期,华中联邦调查机关采矿分局第一班长技术员屠天安对矿区铜矿进行地质调查,发现铜坑山铜矿含金品位较高。
4、煤矿生产技术科管理制度1。技术方案、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为了加强矿山技术管理,进一步落实技术管理责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技术规范,对矿山技术方案、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批作如下规定: (一)矿山必须加强对生产技术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以矿长为首,以矿山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为首的行政管理制度。
(3)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范围: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防治水地质勘察、基建工程的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4)需要局方审查批准的技术方案、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1。矿井水平延伸设计方案;2、矿区设计方案;3、重大技术工作、技术方案;4、新技术、新工艺首次使用操作规程;5.其他需要矿务局专项审批的技术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5、淮北煤矿临涣矿区(7临涣矿区位于淮北煤田南部,东与南坪断裂、西与大刘家断裂和杨过矿区接壤。它横跨苏仙、濉溪、杨过、蒙城等县,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区内有苏仙至、蒙城、苏仙、濉溪至孙疃、等高速公路和绥(阳)铁路,交通便利。零星的震旦系和寒武系地层出露于矿区外侧、西部和西南部,均被新生界松散层覆盖,厚度26.04万米。根据钻探,石炭系和二叠系为本区含煤地层。
区内有铜亭背斜、吴钩向斜、韩村单斜和袁店单斜,断层发育,地层倾角10° ~ 20°,局部达25° ~ 46°。岩浆岩以闪长岩为主,呈“房”字形,最高侵入层位为3、4煤组。任何受岩浆侵入影响的煤层都会使结构复杂化,增加煤的变质程度。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淮北广大平原大部分被新生代松散层覆盖,岩层稀少。